樂陵市位于魯冀兩省交界,處在德州、濟南、濱州、滄州四市的中心位置,1988年撤縣設市,現轄9鎮3鄉4個街道辦事處,1處省級開發區、1處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和1處列入國家黃三角規劃的循環經濟示范園,人口68萬,行政區劃面積1172平方公里,是國家命名的“中國金絲小棗之鄉”、“中國特色魅力城市”、“中國最佳休閑旅游城市”、“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百強城市”、“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”、“國家級生態示范區”、“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”、“中國建筑五金產業基地”、“全國百佳全民創業示范市”、“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”、“全國第一批健康促進縣”、“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”、“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”,也是“山東省文明城市”。
樂陵歷史悠久,文化璀璨。公元前202年置縣,作為龍山文化發祥地之一,境內擁有“五里?!饼埳轿幕z址、魏王城遺址、明代文廟大成殿、碧霞元君故居等古文化遺址,始建于明洪武二年(1369)的文廟大成殿,是目前江北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文廟之一。孕育出東漢文學家彌衡、清代經學家董養性、民國武術大師尚云祥、抗日名將宋哲元、“革命母親”常大娘、當代書法名家孫軼青等一批名垂青史的杰出人才。津南第一個黨的縣委在這里誕生,肖華將軍在這里開辟鞏固了冀魯邊抗日根據地,常大娘因掩護抗日將士得到毛主席贊譽。建有棗文化博物館、泰山體育博物館、孫軼青藝術館、中國畫棗村、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等一系列文化載體,擁有國家級生態文化旅游景區(示范點)8個,省級16個,其中,千年棗林躋身省內首批原生態旅游景區。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是省級國防教育基地,省內“南有沂蒙山、北有冀魯邊”的紅色文化格局初具雛形,未來將打造成為全國有影響的黨史黨性教育基地。
樂陵區位優越,交通便利。北臨環渤海,南融“省會圈”,東連“黃三角”,西接“隆起帶”,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區,處于“兩區一圈一帶”(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、京津冀協同發展區,省會城市群經濟圈,省西部經濟隆起帶)四大區域戰略疊加區,具有“東西逢源、南北借力”的地緣優勢;濱德高速、新京滬高速和德龍煙鐵路在境內縱橫相交,使樂陵逐步融入全國交通主動脈,成為擁有4個高速出入口和1個鐵路客貨運站的重要交通城市,實現了“40分鐘到濟南,70分鐘達天津、2小時抵北京”。依托樂陵的區位交通優勢,以及青島保稅港區(德州)功能園、黃三角(樂陵)會展物流中心、五洲國際博覽城、義務(國際)商貿物流園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開工建設,搭建起以現代交通和市場為基礎、以現代物流信息和網絡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商貿物流業新格局,為樂陵大眾創業、經濟騰飛帶來了無限的發展空間。
樂陵物華天寶,資源豐富。作為金絲小棗原產地,擁有百萬畝金絲小棗基地,已被列入國家原產地地域保護,擁有全國唯一的標準化示范區,產量占全國的1/10,素有“百里棗鄉”“天然氧吧”之美譽,50萬畝棗林游覽區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;調味品占全國調味品40%的市場份額,已形成買全國、賣全國的格局;擁有2100多份優質馬鈴薯種質資源,建成全球最大的馬鈴薯種質資源庫,在山東、北京、內蒙和河北四地建起40萬畝的微型薯育種基地和種薯大田繁育基地,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。是國家黃三角規劃確定的優質糧棉區、綠色果蔬區、生態畜牧區,先后成為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、國家級商品糧生產基地、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、全國優質小麥噸糧田百強縣、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。依托良好的資源稟賦,先后培育起金麒麟、泰山、星光、飛達、希森等110家進出口企業,吸引了中再生、全國供銷社、北京嘉寓、天津食品集團、上海聯孚、香港豪德等一大批央企、名企項目落戶。
樂陵工業先進,產業集聚。著力構建起以五金機械裝備制造、農副產品(食品)深加工、綠色(循環)化工、文化旅游與商貿物流四大主導產業,體育、節能環保、科技與金融三大先導產業為重點的“4+3”現代產業集群,培植規模以上企業340家,財源支柱型、科技成長型重點企業40家。培育國家級品牌16件、省級品牌29件,國家、省級研發中心7個,是全國唯一擁有2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縣市區。其中,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器材、人造草坪、運動休閑用墊和科學健身運動終端研發生產基地之一,國際知名、中國體育產業第一品牌,先后多次承接國際、國家級運動會體育器材生產任務。是全國第六家、山東省唯一一家國家體育產業基地,目前正在蓄力打造“亞洲體育裝備器材制造業基地”、“國家體育用品科技創新示范基地”;友誼體育器材公司是全國唯一的射箭器材生產廠家;金麒麟集團剎車片生產規模世界第三、亞洲第一,是世界摩擦材料協會中國區唯一園區,自主研發的陶瓷剎車片技術世界領先;飛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;北京嘉寓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節能門窗行業唯一一家上市企業。
樂陵功能完善,環境優越。城市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里,規劃建設了人民廣場、元寶湖公園、棗林公園、人工濕地等公共休閑場所。為對接“兩高一鐵”,確立了“西進南展東優”的城市發展方向,向西依托經濟開發區規劃了西部新區和青島保稅港區德州功能園區,新區以“兩湖、一帶、一環、七組團”為空間布局,由南向北依次規劃了現代商貿物流區、生態保護區、現代農產品加工區、新型工業聚集區,青島保稅港區德州功能園區占地5.46平方公里,是深入實施“藍黃融合”戰略的“無水港”,目前正在申報綜合保稅區;向南規劃了循環經濟示范園,已被批準建立省級工業生態園區;向東北部規劃了現代農業示范觀光區,園區已經由省農業高新技術園區晉升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園區。建有政務服務、便民服務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、公共資源交易、社會治理綜合服務“五大服務中心”,所有手續實行“一口收費、一站式服務”,“一門受理、體內循環”,所有手續由項目單位全程協助,對落實情況“掛牌督辦”,著力打造全省“審批最少、時限最短、程序最簡、收費最低、服務最佳”的環境洼地。
|